中国电信宁夏公司同心县智家工程师调试“天翼云眼”设备。
“客户北到漠河,南到海南,白天备货,晚上直播,每天能卖出100多斤,有了这套直播设备,全国人民都能吃上咱宁夏产的吊干杏了!”7月3日,宁夏同心县兴隆乡心园吊干杏种植园的主人田林兴奋地告诉记者,由于连日高温天气,他家的吊干杏集中进入盛果期,急需拓宽销售渠道。当日,中国电信宁夏公司乡村振兴办公室高级经理王兵来到田林的杏园,为新生村吊干杏产业后续发展出谋划策。
同心县兴隆乡新生村是中国电信宁夏公司13个帮扶村之一。一年前,虽然王兵结束了两年的驻村第一书记的生活,但新生村发展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王兵和驻村工作队员的心。
在担任新生村第一书记的两年里,王兵带领驻村工作队,利用电信网络优势,为村里升级建设数字乡村智慧平台,积极协调项目资金铺设通信光缆10公里,增设移动基站,为村民们申请电信优惠套餐,解决了230多户老百姓通信信号弱、网络不畅、安全无保障和通信费用高的现实问题。母牛产期临近,通过中国电信的“天翼看家”,村民躺在炕上即可随时监控牛棚动态,而以往,无论春夏秋冬,养牛户们都得日夜守在牛棚。在疫情防控期间,驻村工作队在村里安装高清摄像头,对当时的疫情防控起到重要作用。中国电信的科技手段让村民们领略了新科技给乡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田林的女儿正在使用中国电信宁夏公司的直播设备进行直播。
2023年6月,结束了两年的驻村生活,王兵回到中国电信宁夏公司乡村振兴办公室。但王兵和他的驻村工作队还一直在酝酿一个新的想法:如果让村里的特色产业搭上电商的顺风车,依托行业优势打造乡村品牌优势,那么村里的特色产业发展就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说干就干,经过前期考察调研、资金落实,公司专门采购的直播设备陆续到位,立即分发给了帮扶村,公司培训师对村里年轻人进行直播培训,村里特色农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如今新生村的吊干杏集中上市,这些直播设备便来到了村民田林的杏园,为吊干杏的销路“添砖加瓦”。
说起宁夏同心县的吊干杏产业,田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3年,田林从新疆引进吊干杏,与普通杏子不同的是,这些杏子成熟后可以在树上自然阴干,俗称吊干杏。价格平稳的年份,吊干杏干果每斤可卖到50多元。2019年开始,田林种植的吊干杏收益逐渐丰厚。种植吊干杏能挣钱的消息瞬间传遍了兴隆乡,同心县兴隆乡决定在全乡推进吊干杏产业,如今全乡种植吊干杏3000多亩,正在全力打造“宁夏吊干杏之乡”。
宁夏同心县兴隆“心园”吊干杏种植园的吊干杏发往全国各地。
“明年会有大量吊干杏进入挂果期,今年电商直播这个销售渠道打通后,由点带面,为明后年全乡吊干杏大量上市奠定基础。”对于吊干杏产业发展前景,王兵信心满满。
“在没有安装电信的‘天翼看家’设备时,杏园的损耗很大,经常有小孩将还是青果的吊干杏摘了玩闹,如今这个设备不但能随时监控杏园的‘不速之客’,而且还能通过设备喊话,不但给我们减少了经济损失,而且大大降低了杏园的人力成本。”杏园主人田林告诉记者,今年气候土壤条件较好,他的杏园又是一个丰收季,保守估计可产出15吨吊干杏。他的吊干杏因为品质上乘,市场需求旺盛,如今已经注册了“心园”商标,市场前景十分可观。
“即便如此,乡里如今挂果期的杏子产量还是太少,不能满足一些外地的大订单。随着明后年越来越多的杏树进入盛产期,经济效益会越来越好。”同心县兴隆乡党委委员、包村干部王宁告诉记者,如今新生村家家户户都有产业,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8000多元增长到如今的13000多元,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漫步在田林的杏园里,一棵棵杏树枝繁叶茂,一个个饱满圆润的杏子缀满枝头,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果香,田林的手机铃声不时地响起……(宁夏新闻网记者 王小梅 文/图)